
该文章未提交审核, 请编辑完成后提交审核。
该文章未通过审核,感谢您对字由的贡献。
该文章正在审核中,通过后将会自动显示在字说字话页面。
小矶裕司:照搬日本设计,只会做出华而无实的作品
{{tag.name}}
小矶裕司
出生在日本却自小爱读《庄子》,小矶裕司注定会和中国文化结下微妙的缘分。
对于他来说,历史悠久又神秘的东方文化对现在和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东方文化并非特指中国文化,不管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虽然在历史的演变中有了各自的独特文化,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始终有一条纽带连接着,那就是汉字。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汉字日历
正如原研哉对他的评价——小矶裕司的眼神酷似鲸头鹳一样,总是在紧急时刻做出迅猛敏捷的捕捉动作,“不张扬却强有力”。作为一位设计师,在小矶裕司的眼里,汉字远远不只是语言的书面形式,也不仅仅是交流和承载信息的工具。他认为,借助汉字,他能用作品向世界传达“汉字文化圈下的东方设计”。基于这份热忱的“着迷”,2007年,小矶裕司制作了一本名为《edge》的杂志,在这本杂志中,他探讨了汉字的发展演化过程,并试图为汉字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对亚洲字体的理性俯瞰
之后,他更是通过拆解以及将汉字与古代文字、西方文字、几何图形组合的形式,为汉字衍生出无数的形态设计可能性,而这一点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为中国设计的作品中。不管是上海建投书局的设计、北京三里屯SOHO的视觉导视设计还是尚8文化集团的设计,小矶裕司都将汉字的精髓“玩”得出神入化,并在其中体现出他凛冽、硬朗的个人风格。




上海建投书局




三里屯SOHO导视设计
在他的《游游游:说说我的设计私想》一书中,他继续以“玩”的心态看待设计。这本书收录了三十多件小矶裕司在中日两国的设计作品和对汉字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了中日背景主题下的设计应该如何传达东亚文化和思想特色。另外,小矶裕司也在这本书里记录了他对自己在设计路上接触到的设计理念的哲学思考。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游游游:说说我的设计私想》
3月23日,虫洞市集72小时之书中自有虫洞演讲对谈在深圳展开,著名媒体人令狐磊邀请小矶裕司到现场分享他的设计故事。借这个机会,Design360°对小矶裕司进行了专访。

小矶裕司在书中自有虫洞演讲现场

特别感谢现场翻译 宋博渊

Design360:作为设计师,您在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集结成书的过程中,如何将内容和设计融为一体?
小矶裕司:我并不是专门做书籍的设计师。大部分时候,我们会以书籍的封面作为中心来展开设计。在设计封面的时候,一般会首先考虑要用什么字体、什么方式来表现书的标题。



mojica
Design360:在《日本人不敢说设计》一书中,您说日本人不说“设计”,也奉劝人们不要把文字叫“字体”,这是为什么呢?
小矶裕司:在我看来,日语中写作汉字的“設計”以及“字体”这两个词语的本意是问题的关键。现代日本在发展中有这样一个战略,为了能够在设计界乃至整个社会中发掘出新的价值,而有意地不使用“設計”这个汉字词汇,而是使用写作片假名的“デザイン(Design)”这个外来语。关于刚刚提到的“字体”也是这样,现在在日本,大家普遍都会使用外来语的“フォント(Font)”而不是汉字的“字体”。与此同时,这个片假名的“フォント”在日本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
事实上,现在在日本,大家会把文字相关的东西全部都叫做“フォント”,但我认为这是不太正确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使用电脑,由于文字在系统中大多是以字体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大家也会以为这就是文字的全部内涵了。“文字”是一个更加宽泛的概念,字体只不过是文字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谓的“文字”还包括了思考方式、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文化的元素在内,这也就是我要奉劝大家不要把文字叫做“字体”的原因。





《日本人不敢说设计》
Design360:您长年往返于中日两国,对两国的文化和社会都有敏锐的洞察。您认为近年来两国在平面设计界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小矶裕司:我是平面设计领域的,所以对此也有一些想法。虽然经常往返中日两国展开工作,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中国平面设计的东西我都了解,只能说是看到了一个大概。总的来说,中国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设计的影响,尤其是在平面设计的领域。其实我认为所谓来自日本的影响也未必全都是好的。
日本的设计确实在宣传中有着非常美好的形象,实际上在日本国内设计界,虽然只是一小部分设计师,但也会存在一些有着自己风格的小圈子,如果只看到自己圈子里的作品和评价的话就太狭窄了,设计师会因此只在创作中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小细节,这对整体层面的设计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的年轻人不应该太过依赖日本的设计,应该更多地去思考中国特色的、更有实际效用的设计,如果完全照搬学习日本的设计的话,可能最后只会做出华而无实的作品。




尚8文化集团VI设计
Design360:中国的文化有哪些可以给设计师带来启发?
小矶裕司:我想这就要中国人自己去思考了,我作为外国人可能没有办法提出什么建议。总而言之,不能只是把日本或者西方国家的一些社会制约或者特征形式感地模仿下来,这样表面上的所谓“风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中国的设计而言,非常必要的一点是要从本质上去思考中国自己已有的东西、适合本国土壤的东西,并以本土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在也许还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表面阶段,不过我想这些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版权声明:{{article.isOrigin?'本文系字由用户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问题请通过意见反馈与我们联络'}}
文章评论
还没有人留言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