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识字 字体品牌 字体合集 字体资讯

该文章未提交审核, 请编辑完成后提交审核。

该文章未通过审核,感谢您对字由的贡献。

该文章正在审核中,通过后将会自动显示在字说字话页面。

中西文字体适配

{{tag.name}}
发布时间{{(article.publish_stamp||article.timeStamp)|time('yyyy.MM.dd')}}评论{{article.comment_count}} 字体{{length(article.fonts)}}

转载自 {{article.sourceName}}

字体设计中,我们设计完中文,选一个合适的西文进行搭配组合。
排版中,我们也经常挑选气质吻合的中西文字库进行组合搭配。
所以这次的教程看上去是教程,其实只是我个人对于中西文组合设计的一次尝试,过程和结果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

不同的是,这次我准备自己先设计完西文,再依据西文去设计特征。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系列小练习。每天会抽空花一点时间设计一对中西文组合和排版演绎,时间不会太多,所以每组做的字数并不多,只是每天很简单的一次尝试。
此处小说明:西文字体设计我是初次尝试,实际上可能是个菜菜,不,菜根,不,菜根须须。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组。

我打算找一款跟我个人气质相近的一款字体,嗯,就是比较骚的那种,首先,我尝试了字母a。

对,大概长这个样子。





虽然我是个菜根须须,但是还是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做西文的一个技法上的技巧。

那就是,先别管流畅度,排布锚点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排布锚点注意两件事情:01.位置  02.数量

一旦这两件事确定下来,基本就完成了大半,剩余的无非就是调整曲线造型和流畅度,坚持就能胜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a的锚点排布。





那么第一个字母确定下来,你们可能以为我要把剩余的25个字母全部做完,你错了,你太贪心了,就一个教程,真让我花一个月时间挽起袖子干完啊?我们来看一下中文的搭配。实际上中文的搭配主要还是在于粗细与字体气质上吻合关系,并非是在特征上做的一模一样,那样不是把中文做成了四不像,就是把英文做成了六亲不认。

所以这里我决定搭配一款宋。如下。

01.粗细趋于一致。

02.宋的衬角设置夸张,与英文英文对应关系。





中文继续尝试延展。





最后的排版演绎。

因为只是字体展示,排版上的演绎无非是点线面的控制。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

这个案例看上去有点偷懒,但实际上这样的西文处理手法近几年国外有大量的设计师在进行尝试设计,所以我这里沿用到中文上看看能不能产生一些有趣的变化。





我这个a做的是一个挺简单的处理,可以给大家看一下这类手法国外设计师的演绎变化。





这个手法可扩展的方法倒是比较多,沿用到中文中特征上难度不大,难度在粗细上,中文笔画数量变化太悬殊,很难控制横竖笔粗细统一,这里的永字实际上是做宽了,才在视觉上保持了一致关系。





很显然,这个英文属于装饰体,所以搭配的时候也会选择中文的标题体作为搭配方向,保持一个风格上的呼应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下最后的排版演绎,还是老把戏,点线面的控制排布。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三个。

第三个实际上也就是我这个系列的第三天的尝试了,这一天,我有点膨胀,所以在英文的尝试中选择了一个比较大胆的方向,有多大胆,臃肿且圆润,像极了我几年后的身材。





这个版本的中文实际上不好搭配,所以那一刻我用了将近十五分钟的时间沉思,到底是选择一个标题体还是宋体?

结果是毫无疑问的,我太爱宋体了,所以决定也搭配一个宋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永字,实际上做的很大胆,尤其点的处理,我尽力去靠近英文的方向。






这天极度膨胀之下,我又做了一个“爱”字,尝试一下笔画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的处理,且顺便尝试一下这个点的可延展性。





我们来看一下最终的中英文组合效果。





排版演绎效果,万年不变老把戏,心太累。

这个红色的点越看越像做美甲的?我有点乱。





第四个也就是最后一个案例是今天刚好抽空完成的。因为我想起来要写教程了,所以良心发现,打算做多一点的字数,做一个完美的,感动天感动地的收尾,让今天的良心好过一些。






首先做英文,这次我准备尝试一下Didot风格的字形,就是那种横笔极细极细的字体,像极了娇弱冷酷又妩媚的.....我,嗯...

就是不要脸了。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下Didot字库,看一下这个类型的字体的细节呈现。

大概长这个样子,女性类产品和时尚杂志经常用的字体类型。

这个字体有个特点,一看,就让你下意识觉得贵,这就是气质吧。





开始做了,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字母Q的表现方式,我这里尝试了一个在特征上极为大胆且轻佻的表现方式。

这个姿势,不,字形,骚的略微有点过头了,没关系,千金难买我喜欢,我就准备用它了。





这个Q实际上造型还是略偏一点硬朗,那么我后面的字母还是会沿用一下这种方式。

做了整整三个字母,你敢信,卖金条的都没有我有诚意。





接下来尝试中文了,这个其实就不需要纠结了,毕竟是衬线体嘛,我直接就搭配宋体了。

做了整整四个字,还有一个平假名,汉字“的”其实我也做完了,没保存(自己已经掌嘴了)。





这个字形倒是没什么大的特别,只是做了一个小细节的处理 ,那就是勾的处理,保持了和英文相同的横笔装饰处理。看起来整体合理了很多。





看一下最终的组合效果。

还有数字?还有标点符号?太良心了我。





排版演绎效果。





这次的文基本上是披了一个教程的外衣,跟大家分享了一下我这四次系列海报的过程。我觉得在其中一方面培养了对于中西文的细节上的理解,一方面也确实在对西文去进行搭配设计中文的时候,很多字体字形上的特征的确有互通之处,这个简单的分享主要目的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我个人也在探索阶段,这个系列我应该还是每天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去完成,至于到多少张停止,还真说不准。或许明天就停了?(我太懒又南了)




最后,四副海报集中展示。




今天的教程到这边就结束啦,我们下期再见!~


版权声明:{{article.isOrigin?'本文系字由用户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问题请通过意见反馈与我们联络'}}

相关字体

文章评论

评论
{{item.user.name}} {{item.timestamp|time}}
{{item.content}}
{{item.reply.user.name}}: {{item.reply.content}}
回复
回复

还没有人留言

查看更多 >

字体地图